乾隆年間,鄭板橋遭貶山東萊州,心情鬱悶。一日,至萊州雲峰山觀鄭文公碑,夜晚借宿山可茅屋,屋主乃一儒雅老翁,自命“糊塗老人”,言語不俗。屋內有一精致硯台,老人請鄭板橋為其題字。鄭板橋題“難得糊塗”於上,用“康熙秀才,雍正院士,乾隆進士”之印,而後請老人題跋語。老人書:“得美石難,得頑石尤難,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。美於中,頑於外,藏野人之廬,不入富貴之門也”。並用“院試第一,鄉試第二,殿試第三”之印。鄭板橋見後方知其乃一位退隱之仕。遂補上“聰明難,糊塗尤難,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。放一著,退一步,當下心安。非圖後來福報也”。這便是小糊塗仙“糊塗文化”的緣起,“聰明不易,糊塗更難”,它展示了一種悠然灑脫而又中庸和諧的美好狀態,倡導人們看淡世俗名利,追求內心所向,以大智若愚之境界勘破人世中的複雜繁蕪,達到一種能夠如魚得水而又不失原則的超凡境界。